人和野生動物接觸的界線究竟在哪里呢?其實并沒有統(tǒng)一標準。只要記住一點:接觸一種生物之前,必須對它有足夠了解。這能決定你可以接觸到什么程度。
因為親緣關系不同,對于不同種類的野生動物,接觸的界線是不一樣的。
昆蟲:被妖魔化的小東西
一般人在野外看到蟲子,都會覺得又臟又有毒又咬人,避之不及。但事實恰恰相反,它們其實是對人類相當安全的一類動物。
因為昆蟲和人的親緣關系太遠,很少有共患病。昆蟲研究者在野外的時候,對大部分昆蟲都是直接用手接觸的。只是有一些昆蟲不能直接用手抓,比如說馬蜂或毒螞蟻,因為會蜇人,但也可以湊近觀察。
總體來說,大部分昆蟲對人無害,少量會蜇咬人,但不傳播疾??;昆蟲本身的疾病,大部分也都不會傳染給人類。只有極少量種類需要注意,比如蚊子和臭蟲,它們確實會通過吸血傳播疾病。
哺乳動物:可愛但高危
很多人覺得哺乳動物可愛,但反而對人相當危險。因為在各種動物里,哺乳動物和人的親緣關系最近,所以其身上攜帶的病菌、寄生蟲,往往也會感染人,尤其是野生動物。
而且哺乳動物的毛發(fā)容易藏污納垢,臟的程度超乎想象。北京城里有時會出現(xiàn)刺猬,大家一看“多可愛啊”,把它捧起來玩賞一番。但仔細看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很多野生刺猬身上都吸滿蜱蟲,它們會爬下來叮咬人,傳播森林腦炎等疾病。
還有一種常見的哺乳動物,蝙蝠,小巧玲瓏的也十分可愛。作者小時候用網兜抓了一只回家,姥爺看了連連說:“這東西太臟了,趕緊扔掉!”長大之后作者也了解到,蝙蝠確實非常臟。
它是多種疾病的宿主,比如狂犬病和非典。當年的非典就是從一種菊頭蝠傳播給了果子貍,再傳給人類的。所以即使是專業(yè)學者,在抓蝙蝠的時候也一定要戴手套的。
海洋生物:水下的都別碰
那么海洋生物呢?大眾對它們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:一種認為,都是海鮮嘛,有啥不能摸的?另一種就,海里面東西太多了,誰知道哪個有毒?都別摸了。
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呢?告訴你一個簡單方法:在海邊溜達的時候,只碰你了解的東西,在游泳或潛水的時候,任何東西都別碰。
在海邊溜達的時候,你碰到的物種是有限的,一般都是潮間帶生物(又稱潮汐帶生物,可簡單理解為會被漲潮帶到沙灘上的生物),比如牡蠣、貝殼、螃蟹等,還有一些小魚,大部分還是挺安全的。要是連蛤蜊、小蝦米都不敢碰,那也太沒樂趣了。
但是也有個別魚,比如籃子魚,看著人畜無害,卻是每根鰭條都有毒,扎到就會鉆心疼。所以,不認識的魚就別摸了。
那如果你開始潛水了,要怎么辦呢?負責任的教練一定會告訴你:任何東西都別碰,不管是有生命的還是沒生命的。因為潛水以后,碰到的物種一下子就多了,有毒的種類也多了。
且不說水母和??赡馨涯阆U傷,用手去摸珊瑚礁,里面的珊瑚蟲也會蜇人。還有你以為的石頭,摸一下,結果它是一只玫瑰毒鲉,偽裝成石頭的樣子,但是每一個鰭條都有劇毒。
摸它們,不僅是你自己受傷,另一方面,它們也會受傷害。所以潛水界有個規(guī)矩,任何東西都不要碰。
現(xiàn)在,你了解到我們跟自然的安全距離是什么了嗎?對你要接觸的那個動物,要有足夠了解,才可以決定以什么程度去接觸它。
如果不了解,那就離它遠一點,千萬不要像個好奇寶寶,東摸一下西摸一下。這樣對你好,對動物也好。